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清话事人 / 章节正文阅读

371 渡江第1仗——安庆(2 / 2)

作品:《大清话事人

情报署说的很详细:

皖口镇,乃千年古镇,物产富庶,粮食充足。

快速拿下后,可作为补给。

同时拥有成熟码头,可供船只卸下重炮。

刘千做事很缜密,他这份情报建议让郑河安赞叹不已。

当然,

没人知道,当初冒充赛里斯使团的史密斯从京城礼部搞了一本《大清舆图》,已经辗转到了情报署的档案室。

所以,刘千是有的放矢。

派细作侦查了安庆府西郊的皖河口,之后才做出了这份情报。

……

在行进了2里后,

前锋和清军斥候遭遇。

吴军二话不说,端起火枪就打。

一阵绵密的枪响后,4名清军斥候,3人坠马,1人逃回。

郑河安也无所谓,望了一眼日头,大声高呼:

“弟兄们,加快速度。争取在皖口镇吃晚饭。”

沿途村寨见了,

纷纷躲避不出,更不敢有敌对行为。

不过,报信的人络绎不绝的跑向安庆,清廷的保甲制度还是挺高效的。

由于辎重车辆缓慢,

郑河安和杨遇春一合计,决定分兵。

他率1000轻步兵直扑皖口镇先占地盘,为大军拿下落脚点。

“第1营,第2营的弟兄们,带一顿干粮和清水,其他的全部卸掉。跟着本官,加快步伐。”

……

此时,安庆府已经接到了敌情情报。

开始封锁城门,士兵上城,同时将斥候增加到了20队。

明亮心中感慨:

“终究是没逃过去。我不渡江,敌人渡江来找我了。也罢,就在这安庆城血战一番吧。”、

冷静下来的他,

嘱咐准备礌石滚木、火油石灰、将靠近城墙的屋子清理出来。

同时,

将城中唯一的400马队集中起来,作为预备队。

令衙役们通知百姓,

无故出门者,视为通敌,可当场斩杀。

安庆,笼罩在一片恐怖肃杀的气氛当中。

……

日落前半个时辰,

郑河安率领先锋,匆匆赶到了皖口镇外。

“上刺刀,装填火药。”

迈着齐刷刷的步伐,轻松的拿下了皖口镇,一盏茶的功夫就歼灭了当地的巡检汛兵。

打死十几人,俘虏五十余人。

镇内大乱。

“封锁各个道路,控制镇子,快~”

第2军团最精锐的2个营,行动迅速勇猛。

除了甲长逃脱,镇子其余的头脸人物被一网打尽。

郑河安头一次劝降,很不熟练。

而且他错愕的发现,老乡的名头不好使。

正如江苏人是散装的,安徽也是散装的。

安庆人,压根不认他这个颍州府人是老乡。眼神里是不甘的顺从、无奈的配合。没法共情!

这让他再次怀念起了家乡。

假如,

这里不是安庆府,而是颍州府。

他登高振臂一呼,老乡们能踩破门槛,分分钟拉起几千人的武装。

又假如这里是颍州府阜阳县,全县的老少爷们可以一起造清廷的反。

不需要动员,也不需要讲什么汉人江山之类的大义。只要打开武库,实发军饷,一天两顿饱。

……

想到这些,郑河安忍不住骂骂咧咧:

“娘的,把这些王八蛋都关在院子里。”

“迅速控制重要地点,粮仓、药材铺、骡马市、米铺、铁匠铺。再找几个大嗓门,告诉皖口镇的乡亲,吴军乃我汉人正朔。不管的读书的还是做工匠的,只要愿意投靠的,以后有机会当官。”

太阳只剩下地平线最后一丝光芒时,

斥候回来了,带回了关于3里外皖河口的情况。

“副总指挥,大事不妙。”

“慌什么?”

“皖河口炮台附近有清军战船停泊。他们可以遥相呼应!而且他们已经有了戒备,战船起锚在河中心停泊,炮台周边架起了拒马,还增派了巡逻队。”

郑河安推开众人,

跑到镇子里最高的一处观景楼顶,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炮台火把亮光。

咬牙道:

“组织敢死队,摸上去。”

“找夜里看得见路的弟兄们,酒肉可没短了弟兄们。谁也别认怂。”

身边的一群年轻士兵笑道:

“郑大哥放心吧,狗曰的李文祥死了都没怂。你当我们不如他?”

……

呼啦啦,

从没有夜盲的士兵当中,凑出了300人敢死队。

由于吴军良好的伙食,在夜间可以正常视物的士兵比例很高。

轻装上阵,单人弹药携带不超过10发。

实际上,郑河安觉得5发都嫌多。

除了刺刀,每人还带了一把短刀。上去了得靠肉搏。

“弟兄们,炮台那边一打响,如果杨遇春还没到,你们就给我赶着全镇的老百姓举着火把跑起来。”

“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一名亲兵笑道:

“副总指挥放心,吓唬人嘛。一看乌泱泱的都是火把,清军吓也吓疯了。”

皖河口炮台,

是明亮亲自督造,主体建筑是用的青石条和巨木,结构坚固。

依旧是老思维,将一半的火炮固定了炮口朝向,只能朝皖河入江口那一片射击。

如今,吴军突然在身后出现,

炮台守军鸡飞狗跳,忙着将另一半可以移动的炮车对准后方。

……

太阳落山,大地堕入黑暗。

皖河口炮台,墙上每隔3丈插一根火把。

清军还在周边地里点燃了十几堆篝火。

郑河安带着300人的敢死队悄悄的摸到了炮台100丈外。

再向前,

就必定会暴露行踪了。

他深吸一口气,脱掉了外面的红黑军服,露出了里面的白色粗布衬衫。

“把命令传下去,杀人的时候看好衣服,白衬衫就是自己人!”

军令,低声从队头传到队尾。

郑河安又观察了一会,

端起刺刀,低喝一声:

“冲!”

他一马当先,后面的人立马跟上。

300敢死队一路小跑向炮台,最前面的人扛着十几架从镇子里搜罗的木梯子。

……

炮台的防御重心在前面。

后方仅有一些临时布置的拒马、栅栏。

另有一道深2尺、宽4尺的壕沟,如此简陋,想挡住虎狼士兵实在是痴人做梦。

但敢死队在移开拒马时,上面拴着的铃铛响了~

炮台清军听见,立马鸣锣示警。

同时点燃火炮,甭管敌军在哪儿,先轰为敬。

在军官的督促下,清军炮手们纷纷冲进炮位点燃引线。

红衣大炮装填缓慢,子母炮的射速却飞快,轰鸣声中,将大片的霰弹泼洒。

篝火的照耀下,

不断有吴军敢死队员中弹倒下,痛苦的哀嚎。

郑河安大声吆喝:

“冲,冲上去。”

“冲的越快,越不会死。”

在他的感染下,

所有人闷着头狂冲,几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将木梯子架上了炮台后墙。

脸庞稚嫩的敢死队员们一手扶梯子,一手拎着燧发枪,踩着梯子就往上冲。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