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新兴产业(2 / 2)

作品:《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粗略估算,全世界橡胶产业规模已达八千万元以上,并且以每年超过百分之二十的速度不断递增,而齐国就独占了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产值。

说来也是唏嘘不已,葡属巴西在经营了两百多年时间,也跟英属北美殖民领地一样,仅开发和建设了沿海狭长一带,并未太过深入内陆。

而随着橡胶工业的兴起,位于巴西内陆的雨林地区顿时成为葡萄牙人的投资(殖民)热点,如同淘金一般,一波又一波探险队深入亚马逊雨林,寻找并砍伐橡胶树——葡萄牙人并不清楚齐国人是如何采集生胶,而直接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法,像砍伐巴西红木一样,将橡胶树放倒,然后割开树皮,收集橡胶液。

随着工业大规模生产对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入威远岛、南洋诸岛,以及马来半岛,开办起一座又一座橡胶种植园,催生了一波南洋开发浪潮。

近数十年来,除了橡胶产业的兴起,可可、油棕、咖啡等新兴产业也相继进入爆发期,带动了一波新的消费热潮。

当年,西班牙人对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可可饮品进行了改良,在可可饮品中放了糖,还加入肉桂和麝香等调味,制作出了称为巧克力的热饮,并很快风靡于欧洲上层社会。

在机器研磨发明之前,可可只能靠手工研磨加工,既费时费力,同时产量也不高,虽然在欧洲十分盛行,但一直是一种只有富人才能消费得起的高档饮品。

而齐国在南洋地区大规模移栽可可,并对其进行工业化加工后,使得巧克力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同时成本也相应降低。

随着将巧克力由液体转化为固体的技术突破,人类开始了“吃”巧克力的时代。加上种植园的规模种植、工业化加工,以及糖的价格不断下跌,在很短时间内,巧克力便开始在齐国走向大众化。

在齐国的军队中,巧克力也成为继卷烟、糖、罐头之后的必备军需品。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可可饮品和巧克力也是齐国男子“把妹泡妞”的重要工具。

玉娘来齐国后,第一次吃巧克力时的感觉并不好。明明是一种甜食,尝起来却有苦涩的味道,这让她吃的时候很不习惯,几乎是捏着鼻子强自吞咽入腹。

但是后来发现,经由苦涩对比后的甘甜,比起一般的甜,似乎回味更加悠长,也更为甜美。

就跟她在练习舞台表演一样,练习越辛苦,演出成功后会越开心。

及至后来,她竟然变得很喜欢吃巧克力,时常在表演结束后,或者与戏班里的姐妹,或者受柯家少年邀请,逛街游玩时,买些巧克力慰劳自己一天辛苦的表演。

在齐国的近一年时间,是她一生中体验新鲜事物和品尝新的美食最多的时刻。

乘坐钢铁巨轮,跨越万里海波,感受风驰电掣的火车旅行,还见过能飞上天的“大气球”,领略过像漠北大草原一样的风光,惊叹于无穷无尽的牛羊。

喝过苦涩而醇香的咖啡,品尝过欧洲风味的雪糕,吃过来自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味,也品鉴过不同口味的奶酪和巧克力。

齐国人总能创造出许多新奇的物什,发明出让人感叹的精巧工具,更是能弄出世上未曾有过的稀罕东西。

齐国人所享受的物质生活,其丰裕程度会让任何一个到访者都会感到万分的吃惊。

在大秦,还有许多地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日为生存而殚精竭虑。

而齐国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而且还吃得异常丰盛,穿得更为得体。

他们的饮食中肉禽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即使大秦江南地区的地主之家,与之相较,也是大为不如。

齐国人的饭食中不仅肉食多,而且烹饪炒菜时,也更舍得添加油料,显得饭菜油水更为充足。

据说,齐国人市场上售卖的那种被称为棕榈油的油料,价格非常低廉,比大秦境内土法压榨的各种植物油料还要便宜许多。几角钱,便能买上一大桶,足以让五口之家用上一个月。

柯广永告诉他们,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南洋地区,除了难以计数的橡胶种植园、可可种植园、咖啡种植园和稻米种植园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油棕种植园,每年可以为齐国提供数十万吨棕榈油。

而棕榈油之所以这般便宜,盖因一颗油棕树的经济寿命在25到30年,一旦进入盛果期,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榨油,每亩可出油两百多公斤,产量极高。而常规油料出油率最高的是花生,平均每亩出油也不过三四十公斤。

也就说,收获同样数量的油品,棕榈油占用的土地最少,经济价值更高,相对成本也就更低。

故而,对于普通人家,只要是不太讲究油品口味,一般都会选择购买价格更为便宜的棕榈油。

随着棕榈油的产量日益增长,齐国也逐步开始将其纳入重点对外出口产品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大秦的地界,会有更多的百姓士绅也能吃到这种价格低廉的油料。

作为一个齐国人,应该是会感到幸福的。

他们不仅挣得银钱更多,而且所享受的生活也更为丰裕。

他们总能通过对新生事物不断地开发和研究,搞出一个又一个巨大的产业,除了为齐国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财机会,也为他们的国民提供了更多物质选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