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几千亿的布局(3 / 3)

作品:《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

严辉也忍不住建议道:“康总,是不是等我们把电池搞出来,再行动比较稳妥……”

康驰笑了笑:“怎么,你们不相信我?”

“呃……那倒不是,主要是这么大的动作,总感觉有点心虚。”

“没事,你们就按照我说的去做,不然等电池研发出来再行动就太慢了,而且你们也不可能短期就建好这么多的换电站,说不定我电池造出来了,你们连一万个都还没建好。”

康驰缓了缓后,又接着说道,“其实我比较犹豫的,反而是电池研发出来后,是通过建厂、收购自己来造,还是进行技术专利授权。”

“自己造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直接自己来制定行业标准,但如果以后每搞一项技术,都得自己来建厂、收购来制造的话,一方面是需要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可能会让集团的体量出现过于臃肿的情况。”

“所以我觉得有些技术,可以适当地进行专利授权。”

“不过技术专利授权也有个问题,可以坐着收钱虽然省心,技术也能得以迅速推广,但专利授权就意味着技术的半公开,这在技术领先的情况下,显然不是很好的选择,除非我们的策略是慢慢挤牙膏,先造150Wh/kg的,等国外竞争对手技术突破后,再放出200Wh/kg……”

“但这又诞生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资源浪费,另一个是没有直接推出重磅技术,想要这么多电池厂和车企,乖乖地按照我们制定的电池新标准来玩,阻力肯定非常大……”

“尤其是在换电模式中,所有电池其实都是换电站租给用户的,这等于我们要买下所有的电池,电池厂说白了就是我们的代工厂,专利授权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比如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大公司,肯定接受不了自己沦为代工厂,哪怕我们技术比他们先进,也很难说服他们。”

“所以我们真正能选的,其实就是代工和自建。”

“那就结合一下。”张晴立即提议道,“如果你对造出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这么有信心,那先建换电站完全没问题。”

“提前建好配套设施虽然风险大,但确实非常有利于行业新标准的推广。”

“至于电池生产这块,我觉得也不难解决。我们前期可以收购几家中小型的电池厂,自己造电池,同时找个车企合作,让他们帮我们代工一款电动车,以此作为示范。”

“等他们看到消费者,对我们的模式和产品接受度非常高后,其它电池厂和车企自然就会找上门,根本不用我们吃力不讨好地去说服他们。”

康驰点了点头。

这么做的话,虽然会耽误一些时间,增加资金周转的压力,但确实能让标准推广得更加稳定。

“那今天的就先讨论到这里吧,张晴抓紧时间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严辉明天开始,带领研发部门组建钠电池实验室。”

于是一场初期投资规模,就要好几千亿的新能源布局,就此开启!

对于整个集团来说,这绝对算是一次商业豪赌了。

成则直接飞升,成为万亿俱乐部的成员,败则伤筋动骨,元气大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