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莽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11章 天下震动(1 / 2)

作品:《大明第一莽夫

“五府重建?”

辽阳城!

辽东都司治所!

洪武年间,朝廷在定辽都卫基础上设置辽东都指挥使司,治所设在辽阳城。

自此辽阳成为辽东军事、政治中心,独立担负军事、行政职责。

辽东都司开也始成为大明在东北边疆实施管辖和军事防御的基础与前沿。

其后朝廷又在辽东旧址基础上,修筑包括辽阳在内共十三座卫城,新修堡城至少二十七座。

这些城镇自山海关向东,经广宁、海州、辽阳三城后,分别转向东北的开原、铁岭和东南的鸭绿江北岸,加上辽南沿海的金、复、盖三城,形成了对辽东全域的合围。

镇城之下,则是卫城、所城、堡城由上至下,各司其职,各大小城镇往往设置在军事防御的要害之处,屯兵千余人,数倍于表面的屯兵数量可以在军情紧急时提供更有力的支援,同时保持了较强的灵活性。

发展到了永乐年间,朝廷在辽东形成了开原镇城、辽阳镇城和广宁镇城的军事格局,卫所囊括辽东全域。

此时辽东镇城官署。

辽东总兵官韩辅看向了身旁的副总兵毛伦,神情很是惊骇。

毕竟五府重建这可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足以改变大明王朝现在的政治格局。

韩辅就是定辽中卫本地人,成年后承袭了其父东胜右卫指挥使一职,后调守辽东,选管宁远卫事。

辽东之地原本就不太平。

因为永乐皇帝一生英明神武,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那就是废置大宁都司。

当年靖难之役中,朵颜三卫成了燕王朱棣的雇佣军,为他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在燕王朱棣夺得江山之后,鉴于自身就是藩王造反夺得天下,于是将一众塞王全部内迁,这其中就包括了封地在大宁的宁王,以致于大宁重镇变成了一块空地,永乐皇帝也不愿耗费钱粮再恢复大宁,索性将此地赏赐给了朵颜三卫作为驻牧地以酬其功!

而大宁卫之所如此重要,在于他可以同时遏制住北边蒙古和辽东的女真,还可以作为长城的缓冲带,不至于把战火烧到关内,这绝对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顾炎武曾经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本书对明朝兵要地理、险要、卫所等记载非常详细,是关于明史重要的参考)中就曾经这样评价大宁卫对于明朝东北边防的意义“大宁居遵化之北一百余里,沿山海关就能到到宣府的独石口,一墙之外皆其地,独石口、山海关、大宁离京师都是七百里。国初年建谷、宁、辽三………,以屏藩东北,其为计深矣”可见大宁之地的重要性。

而后朱棣靖难成功后,却于永乐元年把大宁卫內迁到了保定府,它所管辖的所有卫所一并内迁或者撤销,自此从洪武到永乐经营了十二载的大宁都司被放弃,后被游牧民族占领,成了异族铁骑肆意驰骋的乐园。

但朱棣将大宁卫后撤,却给明朝集体扎上了一颗钉子,因为这样不啻乎让明朝的北防线正面暴露在敌人面前,外寇可随时长驱直下骚扰北边,事实证明,大宁一旦丢失,大明第一道北疆防线,就变成了九边卫所,大明的防御力量被迫撤退到了长城以南,因此彻底丧失出塞主动权,而九边长城也自此沦为草原蛮夷兵锋直指之地,九边烽火迭起,蛮夷屡屡南下劫掠袭扰,大明边防遭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以致于光是九边军费开支这一项,每年都是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

正因如此才有后来的正统己巳、嘉靖庚午等,诸敌犯内,不单大明中期时受到蒙古部落的骚扰与此有关,尤为惨痛的是在明末建州女真崛起,甚至到明朝灭亡,这一带一直很是虚弱。

自从土木堡一战,瓦剌留学生将大明精锐彻底葬送之后,大明王朝也就此由盛转衰,再无出塞肃清漠北之力,也瓦剌鞑靼也趁势崛起,终年南下劫掠袭扰、寇边扰境。

大明朝廷为了抵御北虏之患,不得不大力投入钱粮,侧重于北疆戍边,以致于整个大明所有财政支出中一朝军费占比长期超过了一半,军费支出占比最高的时候达到了七成甚至八成之多!

这是什么概念?

一国赋税财政,大部分全都用于边防建设,仅剩下一小半拿去发展民生,大明百姓日子过得不苦才是怪事!

永乐皇帝废置大宁都司,九边长城防线受难,大明将会永远失去这块战略要地,并且还埋下了滔天祸患!

这其中首当其冲者就是辽东!

因为大宁都司不但是大明抵御蒙古南下的第一道防线,更是抵御蒙古蛮夷东进辽东的北部屏障!

永乐朝廷将大宁之地舍弃,蒙古蛮夷就可以随时入侵辽西走廊,辽东地区作为大明的“九边之首”,其对大明北方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以广宁城为核心的辽西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从秦汉到大明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

永乐废置大宁都司!

大宁沦为草原蛮夷的乐园!

蛮夷南下劫掠不得,因为明军加强了九边防线!

那草原蛮夷会怎么做?

向东南方向杀入辽东!

辽东局势本就复杂,境内还有大量蒙古、女真蛮夷!

因此永乐朝廷将大宁拱手送给草原蛮夷后,辽东就失去了这道北部屏障,辽西走廊将自此直面外邦蛮夷的威胁,可谓是苦不堪言。

大明朝统治由盛转衰的开始,就是自英宗继位以后,朝臣结党营私,宦官专权,残害忠良,致使边关废弛,同时,北方蒙古、女真族实力日渐强大,正统十四年也先的瓦剌军队大败英宗亲征的明军,并使英宗皇帝“北狩”,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外邦异族全都看到了大明王朝的疲软虚弱,更是对大明再无任何敬畏恭顺之心。

时常劫掠袭扰不停,辽东战火因此从未停熄。

韩辅这个辽东总兵官,算是大明中期少见的名将了,他战于沙场几十年,屡战屡胜,尤其善于以少胜多,除精通诸家兵书、善于用兵外,韩辅还由于每次战斗之前,必召集诸将仔细研究作战方案,即使是普通士兵有献计者,亦倾心听取,谋定而战,故战无不胜。

辽东在他的治理之下,面对日益跋扈张狂的外邦蛮夷,也算是暂时稳住了局面。

而毛伦是京卫出身,他这個副总兵自然是皇帝陛下的人,之所以前来辅佐韩辅,也是朝廷的惯例。

所以韩辅对毛伦还是很敬重的,一般有什么事情都是二人商量着来,相处很是融洽。

毛伦此刻倒是丝毫不慌,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内部消息。

“将军无需忧虑。”

“这是中山侯力压朝堂公卿的结果。”

提及中山侯汤昊,毛伦眼中也满是狂热。

“五府重建,对我们边军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

“至少以后上报军功、索要钱粮辎重的时候,朝廷里面有人帮我们说话,护着我们,不至于向以前那样还要受到文臣缙绅的刁难!”

韩辅听到这话,也是笑呵呵地点了点头。

他坐镇辽东至今将近二十年之久,总兵官做了也快十年,这其中的辛酸苦楚真是没办法说。

既要面对辽东纷乱的局势,又要应对来自朝廷的刁难,天知道这些年他是怎么过来的!

那些该死的文臣缙绅,巴不得削废了他们这些九边将士,想方设法地克扣军饷粮草,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指责九边将士虚报军功冒领俸禄!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九边儿郎驻守国门,抵御那些该死的蒙古人、女真人,你们这些该死的缙绅公卿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寻花问柳、恣意享乐?

奈何先前朝政大权尽在文臣缙绅手中,好不容易出了一位还算英明的成化皇帝,又没能多活一段时间,继位的这个大明中兴之主,更是做得一手好事,直接变纳粮开中为纳银开中,等同于是狠狠给了九边军民心口一刀!

因为他弘治皇帝做的好事,这些年来九边军民饿死冻死之人不计其数,死在蛮夷铁骑之下者更是数不胜数!

偏偏他们还要忍受着文臣缙绅的刁难和责骂,该得的赏赐更是被一再削减!

怨气,不满,愤怒……早就充斥在九边军镇之间,将士哗变更是时常发生!

韩辅本人都快对这朝廷失去希望了,他想不到这样的朝廷还能延续多久,就算现在不亡,迟早也是会亡的。

直到现在,大明中山侯横空出世,不但将日益衰亡的京军团营训练成了精锐战兵,而且还率军出海直接灭了倭国,现在更是力压朝堂重建五府,让天下将士都看到了晋升的希望!

中山侯汤昊,当真是武勋的希望啊!

“除了重建五府,汤侯还针对九边军镇的边军将士提出了一些赏赐措施,想来用不了多久朝廷的公文就会下达了!”

毛伦叹了口气,赞叹道:“若非中山侯出手,逼得朝廷重新恢复祖制,改纳银开中为纳粮开中,那些商人又重新回来屯田了,军民日子也总算是好过一些了,只怕辽东局势早就崩坏了啊!”

事实就是如此,商贾的重要性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