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28章,先火(1 / 2)

作品:《临夏

“知府大人有言,今日活动,作诗题词,不限题材、格式、韵律,有意者皆可参与。”

那边,稍远一些权贵子弟,已纷纷提笔,拿出各自未发表的最好作品,想要在蒲知府面前露脸。

“公子也要参加?”谷玉燕打趣了句,她知道的,从方才言谈中,察知方临不善诗词,顿了下,又是道:“不过奴家可以代笔,公子若是不满意,还可请文君姐姐,文君姐姐尤擅诗词,说不得还能助公子一举夺魁。”

她性子有些古灵精怪,但心思不坏,经过之前攀谈,如今关系稍亲近些,主动站在方临立场提出帮助。

“玉燕!”师文君轻斥了声,纵使生气,也有一种轻嗔薄怒的风情,不过旋即又对方临道:“玉燕过誉了,不过公子若是需要,文君愿意相助。”

若是这话被那边的权贵子弟听到,恐怕要心碎一地,从前他们递上诗词,她都看不上,今日竟要主动帮助。

“不必弄虚作假,我自己来吧!”

方临略一转念,知道这就是蒲知府说的推广《三国演义》的扬名机会了,也知道该写下什么,《三国演义》最前的诗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书就之后,他笔尖一顿,落款博南山人,此是原作者杨慎之号——这个时空没有此人,哪怕是他将此作品带来,哪怕别人都不知道,他也做不到心安理得写下自己之名,书下‘博南山人’,由后人分说便是。

这也已然是最后环节,有些没参与写诗题词的,已陆续离开,方临察知到方父、方母等着无聊,托二女转交此词,呼唤一家人起身。

包括《三国演义》,不好写罗贯中名字,写其号湖海散人,董祖诰、蒲知府都以为是笔名,只有自己知道什么意味。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清清声音中,恰此时,天边夕阳落尽,正值白日与黑夜的分野,湖外青山,远处江水悠悠而流,有三两只孤帆,似若打渔船只。

说实话,世间男子,她们见得多了,如孔雀开屏极力表现的,直接砸钱想要一亲芳泽的,忽冷忽热欲擒故纵的,色心暗藏斟酌利弊的……可从未见过方临这般的男子,宠辱不惊,洒然随性,不为神色犬马所惑,不失质朴纯孝之心,不因出身妄自菲薄,不因才华傲上欺下,颇有古之名士之风。

这时,那边的权贵子弟交过诗词文稿,过来这边,想与方临交往结识,不意一家人已然走了,却也不枉,看到一首好词。

谷玉燕已然在看着词了,看到后,先是赞了一声好字,然后看内容,如花似玉的脸上渐渐露出惊容:“这词……”

苍凉壮阔的景象中,有风乍起,翻卷浪花,此情此景,更能体会词中之豁达从容。

她自是能诗词分辩好坏的,读来一时怔怔,忽而抬头,望向方临洒然离去的背影,目光复杂无比:“世间怎会有如此人儿?”

那些权贵子弟倒也不是输不起之人,认可这份才华,再加上,此前所见应对,都是真正记下‘方临’这个名字。

“是呀,诗词活动的结果还没出来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蒲知府这边,诸多贵人听过后也都是安静了一瞬,然后才纷纷叫好,这倒不只是因为蒲知府搭台,他们才拍马屁,更多也是为诗词质量动容。

谷玉燕本就知道此词好的,此时听来,更觉好了,尤其那一句‘一壶浊酒喜相逢’,让她想起一开始之事,微微脸红,不过再一转念,糗事似也化作趣事,极值得珍藏记忆了。

“真奇男子也。”师文君看过,也是螓首微点。

“此来更多陪着家人,吃珍奇之佳肴,看玄奇之美景,该做的都做了,再留也无甚意思……乘兴而来,兴尽即归,结果反倒不重要了。”方临说着,对二女道别,与方父、方母、田萱洒然离去。

“伯父、伯母、公子、田妹妹,你们这是要走了?”

不多时后,这首《临江仙》评为第一,由师文君唱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书中有言,成大事者必有大气魄,我却从未见过,今日似乎见到了。’谷玉燕也是心中暗道。

师文君看着方临离开的背影,从容自若,有种说不出的风度,暗道:‘古人云,欲成大事者,每临大事必有静气,方公子身上这种气质,想必就是所说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之静气吧!’

他们大多上了年龄,也更能体会词中所传达的情感。

“不瞒各位,我那位子侄写了一部通俗,此是开篇诗词,那书我读之不下于水浒,特为之作序,想来他日青史留名全仗此书矣!”

到了这时,铺垫差不多了,蒲知府方才隆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