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28章,先火(2 / 2)

作品:《临夏

众人恍然之余,又是震惊,听听蒲知府如何夸耀,‘不下于水浒’、‘青史留名全仰仗此书’,更是亲自作序,拿自己名声背书,显然极有信心,不由也对这部通俗心中生出期待。

……

是夜,清欢小居。

一间檀木铺就的宽敞雅间,鲸油蜡烛静静燃烧,照得室内明亮如昼,师文君身着素衣白裙,挽袖抄写着那首《临江仙》。

谷玉燕凑过来,看着师文君,眼珠子一转问道:“文君姐姐,可是瞧上了那人,如此心心念念?”

“你说方公子?他的确不同,是个可托付之人。”师文君看了姐妹一眼,如是道。

谷玉燕听了,不知为何,心头无端浮现出一种酸涩之意,螓首微摇驱散,又打趣问道:“那若是……我是说假设,假设那位方公子要为文君姐姐赎身,文君姐姐可愿意?”

“自是愿意。”师文君肯定点头。

这般态度,让谷玉燕颇为震惊:“姐姐你……”

无怪乎她如此反应,她可是知道,多少达官显贵、官宦子弟都想为师文君赎身,可师文君一个都不选择,竟是看重今日短短接触的方临。

“可姐姐你……今日才见方公子一面啊!”

“那又如何?有的人相处多时,也心如止水,有的人短暂相逢,却一见如故,知道是可托付终身之人。这其中,不在于接触时日的长短,而在于用眼看、用心瞧,观察到的对方的品行。”

师文君顿了一下道:“你道那些达官显贵、官宦子弟,一掷千金,海誓山盟许下一箩筐,又如何?不过只图美色,过了新鲜,或等我容貌逝去,必弃如敝履。也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传递诗词,展示文采,想我自赎与之同甘共苦,人财两得,却也不看看自己是何样的人,多为负心薄幸郎,只能同苦不能共甘……这些人如何可以托付终身?”

“我倒是不怕共患难,但品行须得我认可,可世间能得我认可之男子何其难得,今日见得一人,却已有妻子,也是专情。”

她说着,轻轻叹息,风儿从窗子扑入,吹动她裙袂飞扬,更显遗世独立。

“是这個道理,可方公子就算……如何庇护得了姐姐?”谷玉燕强自争辩。

“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不说方公子与蒲知府的关系,只说方公子自身,你以为方公子那般人物,会久居于人下?不过如潜龙在渊,一朝起势,便腾飞九天,如南山凤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般人物,就如锥处囊中,不论在哪里,不论在什么时代,都会成就一番功业的。”

“是呀!”谷玉燕听了,又想到傍晚那个谈笑自若、宠辱不惊的人儿,认可了这种说法。

“不要多想了,方才也只是假设。”

师文君看向谷玉燕,葱白手指在她额头一点,绝美立体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大女主的独立气质:“再说,我等纵使身处污浊,也何须自轻自贱?不依靠男人,亦可凭借才学、智慧存身。”

这般风采,让谷玉燕都看得呆了下,扑入怀中:“好姐姐,你这风采让我都心动了呢!说得对,咱们女子,何比男儿差?不过姐姐若是男子,那该那多好,咱们一起过。”

她说着,在师文君怀里拱来拱去,挺立的雪白,颤颤映着朦胧光芒,比瓷器还要细腻,比美玉还要莹润。

师文君无奈将姐妹推开,说道:“还是说些实际的吧,比起方公子的人,我对蒲知府提及的、方公子所作的那本通俗更感兴趣。”

“是呢,我也有期待。”谷玉燕喃喃着,看向窗外星河灿烂,满城灯火,知道将来这里必有那人一席之地。

……

随后几日,七夕宴会上,方临那首《临江仙》与蒲知府评价一同传出,在淮安府城中引发不小波澜,尤其是,不逊于《水浒传》的评价,蒲知府亲自题序……

蒲知府是府城公认的好官,在卓三爷一事后,声望更上一层楼,如今拿自身声望背书,让不知多少人的胃口吊了起来,生出期待,《三国演义》渐有未出先火之势。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