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临夏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62章,回城(2 / 5)

作品:《临夏

打听得知,方临在府城开了几家书肆,将淮安府城其他书商打得抬不起头,一本《三国演义》名满天下,知府大人作序……他不是升斗小民,也是官府体制内的,深深知道,方临能做到如此,背后必有强大的人脉支撑。

这两日,甚至还找了一本《三国演义》来,看得入迷。

“不值一提。”方临摆摆手,说起正事,问道:“卫兄,对侯知县如何看?”

说这话时,他语气平静,没表现出任何倾向。

卫清拿不准是有侯知县的好事、还是坏事,咂摸了下,客观道:“侯知县如何,是好是坏,要看从谁的立场看,侯知县初来海宁县,对城中大户示之弱,后来经过数次斗法,终于一举压服……去年大夏多地受灾,咱们江淮之地加税,赋税压过来,侯知县强让县中大户承担大半……对县中大户,侯知县自然是不好;可对县中百姓来说,却算是好的。”

“当然,要说侯知县清廉无私,是什么青天大老爷,也不算。断案方面,基本公正;县中实事,也会办;不过未必清廉,以侯知县的俸禄,那么大的院子想来是住不起的,背地里应有龌龊,但据我所知,前年的灾后救难银子,却是如数发了下去……”

在官场,分清立场很重要,卫清就知道,自己虽然是侯知县手下,但能有今日种种,升职也罢,上司同僚另眼相待也好,一切光明前途,都是因为方临,故而,当方临问到侯知县,他立刻将自己知道的,无论该说的,还是不该说的,毫不犹豫全部说出来了。

“我知道了,卫兄,来喝酒。”

方临点点头,这些时日,他也在县城别处打听过,不过还是从卫清这里得来的信息最为详细,互相印证之下,心中差不多有数了:‘人是极为矛盾复杂的聚合体,很难用单纯的好、单纯的坏来评判。当今时代背景下,总体来看,侯知县虽有瑕疵,却已经算是个好官了。’

……

辞别卫清,方临去寻侯知县。

一番客套不必赘述,很快进入正题:“早前些月,淮安府城奢靡之风愈盛,蒲知府对此痛心疾首,因而,才有了乡饮酒礼上……另外,蒲知府在我面前常常提及府中‘诡田’之事,为之扼腕叹息,引为心腹大患……”

离开府城前,蒲知府说过,遇到侯知县此人具体看看,不遇到就算了,还有更进一步交代,若认为此人不错,可以透露一二,给一个考察机会,一个进入蒲知府派系的考察机会。

——这也算是蒲知府卖方临的一个人情。

侯知县是聪明人,自然听出了方临的言外之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既然当官,自当为民解困,为上分忧,我海宁县也该响应府城,一杀奢靡之风,打击诡田之事,更是义不容辞……”

他不怕什么考察,因为自信自己的能力,只怕没有一个这样的机会。

这次,方临没说话,只是笑笑,对方明白就好,他话已带到。

“谢过方小友了。”侯知县沉吟了下,承诺道:“若方小友有事,可来信于我,只要不违律法,一定去办。”

不违背律法,这个限制虽大,但也就是如此才可表诚意,若是他说什么‘力所能及、能办的一定办’,那反而是套话了。

“大人客气。”方临想听什么,这就是了。

这次结下善缘,也是给将来铺路,如可能的拉人去海外等。

等方临走后,侯知县将与他的对话,与覃师爷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