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宋教书匠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百章 最好的时机(2 / 4)

作品:《大宋教书匠

但毕竟是个县城,摊子太大了没有实际意义。

虽然很小,但钟粟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经验。

所以到了罗浮书院,各个学院才能迅速办起来。

当然,人数总体还是少了很多,但只要站稳脚跟,逐渐拓展就行了。

一个县城有这样一所书院,其实已经完全足够。

对于罗浮书院,钟粟的定位,倾向于文科、商科和医科,其他专业看情况。

其实这么做也是考虑了历史和地域因素,南方一代自古多山多水多秀才,文科自然不能放松。

再说现在还有苏东坡、梅夫子这些人坐镇。

商科更不用说,本来就是商贸繁盛之地。

医学倒是考虑到了岭南独特的地域因素,潮湿闷热的气候,容易滋生细菌,导致疾病传播。

也正因为这样,医学本来就有比较好的基础,药材的种植也已经有了经验积累。

当然,虽然没有设立理工之类的专业,但却不代表就不重视了。

要知道,墨家现在其实就是钟粟的一张底牌,另外还有一家铁坊和铜厂,足以满足工业产品的需求。

对于在北方的布局,重心毫无疑问在汴京。

汴京这地方的地形,总体可以说就是一马平川,其实并不适合作为一国的都城。

大宋高层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但这里面牵涉的因素太多,只能面对现实。

钟粟不管能耐多大,暂时也没有信心怂恿高层迁都。

现在的办法,也只能尽力做好北方防线的巩固。

既然是大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那就意味着汴京大学的定位,必须是综合性的书院。

凡是需要的专业,都必须设置,而且每个专业都要足够强大。

但办书院不是办企业,时间的积累非常重要。

只有把时间堆上去,才会有足够的数量,数量足够庞大,才能产生一些真正的人才。

这个问题钟粟非常清楚,着急没有任何作用,前期要做的只能是大量地吸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