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辽青帝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2章(1 / 2)

作品:《大辽青帝

当马车进入滨城的时候,萧麒彻底的惊呆了!进入城门,一条笔直的马路向前延伸,路边每隔几十米就有竖起了一根根木杆,上面挂着的琉璃灯把这大晚上街道照得如同白昼。

马车走在街上,但见两旁店铺招牌林立,行人熙熙攘攘。更有商人、贾客、推贩、掮夫,沿街叫嚷,门首招摇,仿佛这里的人,存心不让你听清楚一句话,认清楚一张面孔!可能是受黄浩这家伙的影响,这里更有一桩怪,各类店铺极其注重招牌,也就是后世的广告宣传。店家总是想方设法让店名和自家经营的商品醒目招摇,街面上到处立着旗幡,乍一看过去,仿佛陈兵列阵一般。

更加吸引人的是些小商贩,他们推着一种奇怪的车子停在路边,摆着几张桌子和小凳。车上面有火炉和锅碗瓢盆,有烤羊肉串,糖葫芦,炒米饭,还有蒸包子,炸油饼煮水饺……各种各样的小吃散发出来的香味,萧麒早已馋涎欲滴,连忙喊停马车,不顾形象的跳下马车,开始大快朵颐。

吃饱喝足,萧麒站在街口,看着林立的街坊有些发呆。此刻,她想象着这地方白天更加繁华的样子,想必也一定很和美安逸吧?萧麒心中向往汉族繁华文明的生活,苦于自己是草原上的儿女,她从来就没有见过,眼前的一切让她惊叹。但是她也在想,她在思考,为什么这座繁荣到夜间都有照明的城市是汉人建立的城市?

更加可恶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繁华文明的城市是那个可恶的小子短时间内就建成的?为什么自己的族人,那些贫困的契丹百姓要在荒原上苦熬,却无法过上舒适的生活,也享受这夜间的照明?

如果是换做自己,自己多么希望能为契丹的老百姓建成一个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够点得起蜡烛,也能骄傲而自尊地生活的美丽城市。不用担心夜间的黑暗,各部落相互之间也不再仇杀,大家和睦相处,不再有血腥的杀戮。

转念一想,萧麒又觉得自己想多了,自己再怎么熟读汉人诗书,也没有听说汉人的地盘上有这样的城市。她敢肯定,这绝对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城市!可是,黄浩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

来到了节度使府,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四合院,但里面布置得很舒适。赵允儿陪着萧麒走遍了这座三进的院落,也没有找到黄浩那个可恶的家伙替自己解答心中的疑惑。于是,她怏怏地回到客房,蒙头就睡。很奇怪,第二天黄浩依然没有回府,萧麒感到微微有些失落。

幸亏赵允儿知情知趣,便领着她穿街走巷,浏览市容,甚至走出滨城,来到乡下。萧麒倒也随遇而安,到了田间地头,到了那些农户家里,坐上炕头,与村里面那些大娘大婶愉快的聊天。她想要自己找到那个答案……

萧麒没想到,她再一次见到黄浩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月。黄浩实在是忙坏了。回到滨城他就去了三十里外的都里镇(旅顺)军港,整天住在军营里。一边忙着组建水师学堂,捕鲸船队,一边视察工业区的生产,监督新的帆船和火炮的研究工作。

这里刚刚有了些头绪,登州那边又传来消息,黄存汇报说当地一些士绅子弟希望在背嵬军出仕。接待完这些没名堂的人,他干脆又去了登州各地视察,检查和指导那边的军政和民政工作。再次回到滨城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新的麻烦又来了。黄钦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收到了紧急军报:隶属于卢龙节度使的建安洲都督府、辽城洲都督府联合渤海国,组建了八万联军讨伐背嵬军,目前正在围攻卑沙城和巍霸山城,黄邺请求支援。疾风都在辽东半岛肆无忌惮的掳掠,终究引发了这场战争。

黄浩一点都不觉得意外。其实,这几个唐朝的羁縻州联合攻击卑沙城真正原因还不是黄邺的问题,根子还是出在黄浩的身上。他颁布的“辽东移民政策”杀伤力实在太大了,消息慢慢传出去以后,在山东各地,尤其是在北地汉人中引起了轰动。

于是乎,临近的这两个羁縻州各部落的汉奴纷纷逃亡,前往卑沙城寻求庇护,尤其是离卑沙城最近的建安洲都督府,几乎是整村整乡的汉民逃亡,不仅仅是汉民逃亡,就连那些奚人、女真人、室韦人奴隶也跑。一年不到的时间,临近的建安洲都督府、辽城洲都督府治下的人口就少了一半,大量的土地被抛荒,牛羊也没人放养。再这样下去,两个地方的人都要跑光了。

这两个地方曾经想通过谈判解决,结果就是没有任何结果。如此以来,矛盾激化到一定的程度,就只能够靠战争手段解决了。渤海国整军备武,准备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发动了这次战争。

很明显,背嵬军本就打算挑起战争。蚕食辽东半岛是背嵬军的既定战略,当背嵬军在卑沙城站稳脚跟后,金州、复州就是背嵬军下一步要拿下的地方。拿下这些地方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站稳脚根,因此,消灭建安洲和辽东洲这两个地方军阀的有生力量就成为了第一作战目标。只要打掉这两个军阀的有生力量,平卢节度使和渤海国只能够吞下苦果。

此战过后,作为胜利者,黄浩完全可以非常大度的和渤海国达成和平协议。这样一来,背嵬军既扩大了地盘,又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时期。在黄浩的规划中,五年之内,他是要完全拿下辽东半岛的。到那时,他就初步拥有了争霸天下的本钱。当然,前提是打败渤海国,直接威慑契丹八部。

辽东半岛的面积约有万平方公里,西部是渤海,东部是黄海。如果按后世地级市为单位的话,包括大连市全部,营口市绝大部分,鞍山市南部,丹东市东南部。辽东半岛的地形比较复杂,中北部纵贯著名的千山山脉。

千山山脉北部,就是后世著名的摩天岭。辽东半岛的中南部,地势逐渐低平。由于辽东半岛面积不算大,河流不是很多,比较大的是流入渤海的复州河,流入黄海的碧流河、大洋河(哨子河汇入大洋河)。这样的条件,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的确谈不上有多好。

按照目前的农业技术,别的势力在这里绝对是发展不起来的。首先是地方不大,也不会引起中原各诸侯过度的关注。但黄浩不同,他拥有玉米和土豆这两个神器,又有海上的贸易,只要发展几年,肯定能够把这里建设成东北最繁华、最富裕的地方。

辽东半岛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要命了,在黄浩看来,这就是“金边银角草包肚”中最适合发展的“金边了。辽东半岛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北,东北地区的西南部,蒙古高原的东部,朝鲜半岛的西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要地。

辽东半岛一旦全部落在黄浩手上,与登州形成犄角,整个渤海就成了他的内海。黄浩可以轻易地出兵袭击渤海海峡南岸的胶东半岛,进而进攻中原。即使黄浩不借辽东半岛南下胶东半岛,他们也可以利用辽东半岛的地理优势,威胁到幽燕(今北京、天津附近),同样可以威胁到中原。

如果唐朝还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黄浩肯定不敢这么干,那是因为任何有理性的皇帝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辽东半岛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众所周知,到了隋朝时,辽东半岛已不在中原王朝手上,而是属于高句丽。隋文帝、隋炀帝,以及之后的唐太宗、唐高宗,几乎都是不惜代价要灭高句丽。除了高句丽实力非常强大,是隋唐的心腹大患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辽东半岛。这地方对中原的威胁太大了。

直到唐高宗拿下辽东半岛之后,胶东半岛和幽燕地区的安全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唐朝在辽东半岛设立了军镇,比如建安州都督府(今营口市区东南),还有一个积利州,就是现在的复县。现在东北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大连,当时还没有形成规模,现在的大连市金州区被称为卑沙城。现在的大连市区,在唐朝被称为青泥埔。

卑沙城和青泥埔依山傍海,雄视大洋,海对面就是新罗,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另外,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军事要塞旅顺口,唐朝在此设立都里镇,与胶东半岛的登州共同捍卫渤海的安全。

那么,渤海国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要参与辽东半岛的争夺呢?渤海国是粟靺靺鞨人大祚荣建立的,在政治制度上全面仿唐制度,实行五京,十五府,六十四州,一百三十余县。国都上京龙泉府,历史上号称海东盛国享国229年。渤海国疆域东北地区,朝鲜半岛北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

705年大祚荣接受唐朝的诏安,唐朝才恢复安东都护府设置,治所在幽州。714年安东都护府治所从幽州迁移到平州。743年唐朝将安东都护府从平州迁移到辽西故城(今锦州义县)。761年,因为755年安史之乱,唐朝无法管理东北亚,安东都护府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