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辽青帝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2章(2 / 2)

作品:《大辽青帝

某种程度上说,安史之乱时,辽东地区是安禄山、史思明的土地,不是唐朝土地。要知道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已经无法控制河北四镇,辽东地区又如何管理?因此东北地区,就成为渤海国、契丹、突厥(回纥)相互争夺的地方。

辽东地区在目前这个时期,还属于幽州节度使(又称卢龙节度使)管辖,李可举的治下。并没有被渤海国实际占据。但卢龙节度使对这两个都督府根本没多少影响力,也没法直接管辖。因为幽州和这两个都督府中间还隔着契丹八部,卢龙节度使李可举的手根本伸不过来。因此,这两个地方的军阀只好向契丹人和渤海国求助。可惜其他人并没有答应。毕竟渤海国名义上还是大唐的藩篱。

渤海现在的国王大玮瑎本身就觊觎辽东这块地方,于是,大玮瑎顺水推舟派出了三万大军,实际上他也没安什么好心,名义上是支援盟友,实际上是打的吞并的主意。在原来的时空,耶律阿保机领导的契丹八部崛起后,也是打败了渤海国,吞并了整个辽东半岛,最后横推整个三江平原,建立了契丹国。

耶律阿保机现在还只是个小正太,契丹八部还没有统一,不过,还有十几年,这家伙就会完成这一伟业。时不我待,黄浩正是看准了这个时机,抢先下手,把这两个都督府纳入自己的治下,然后跟契丹人相邻,远交近攻,就近分化契丹八部,阻止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从而打断耶律阿保机率领契丹人崛起的进程,把敌人消灭在萌芽状态。当然,土地也很重要。这一战如果背嵬军胜了,仅仅是获得复州河两岸大片的良田,就对背嵬军的发展意义重大。

——————

中元三年二月,即公元888年,黄浩率领一万背嵬军迎战八万渤海国、建安洲和辽城洲三地联军。双方统帅把主战场都不约而同选在卑沙城二十里外的巍霸山城。

巍霸山城又称吴姑城,位于后世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星台街道葡萄沟村的山坳之中。巍霸山城始建于东汉光武时期,初为高句丽所筑,唐高宗后又进行了重新修缮。黄浩夺下卑沙城后,鉴于这里的重要性,重新规划了这座城池。他不仅加高加固了城墙,还对城内设施进行了改造,城中有了完善的给排水系统,整齐规划的街道和民居,提高了城市宜居的程度。现有居民两千余户,人口一万一千多。这里有两个都的背嵬军驻守,由卢榆担任镇守使。

这座古城三面环山,城墙顺山势环绕,全部采用人工凿石,用楔形花岗岩石块砌筑,建造在悬崖峭壁之中。城墙长达八公里左右,设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墙最高处近十米。是防御整个滨城地区的门户。

二月三日,天明时分,黄浩已经率领一万援军抵近巍霸山城附近,他举着望远镜,在晨曦中观察着山脚下联军大寨。巍霸山城是背嵬军的势力末梢,平常居住在这里的,除了本地的汉人移民,还有一部分各部落前来交易的头人与商户。以渤海国为首的八万联军抵达这里后,发现城门外空间有限,大军根本无法全部展开。

联军三方的领军将领商议以后各自扎下营寨,形成一个品字型的营盘与巍霸山城隔着五里地遥遥相对。黄浩注意到联军的排兵布阵,就知道这帮家伙有些轻视背嵬军的实力了,以为胜券在握。也许他们是知道滨城的人口少,兵马也少,人口甚至还没有这次联军来的人数多,认为八万大军压境,联军必胜。

从人口上来看的确是事实。经过两年的发展,背嵬军在辽东的人口才堪堪十万。虽然登州有三十几万人口,但毕竟隔着大海,鞭长莫及。正因为如此,联军虽然把巍霸山城围得水泄不通,但他们对自身的防御并不太在意。营寨外围居然连防护栅栏都没有,他们大摇大摆地围着城下住了下来,仿佛这地方就是他们家的后院。

黄浩率领的援军到来,也引起了联军的注意。很快,联军的三个营寨纷纷响起了牛角号,没多久,敌营人喊马嘶,喧嚣声不绝于耳。很明显,联军在吹号集结,准备出寨迎战背嵬军。

黄浩所在的部队也吹起了军号传递消息。巍霸山城里,卢瑜也命令号手吹号回应,表示已经收到了命令。背嵬军的号鼓制度跟这个时代完全不同。古人说,“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总而言之,古代指挥打仗就是用击鼓,表示冲锋,以敲钲,表示收兵。所能够表达的信息非常有限,还需要旗帜和传令兵加以辅助,效率不高。

背嵬军不同,黄浩取消了那些笨重的钲和鼓,主要的信息传递手段,他直接采用的是后世的小号,以及专门的旗语。在背嵬军中,司号员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小号传递命令,还可以通过旗语进行交流。黄浩根据后世现成的经验,专门编写了号谱和旗语。

因此背嵬军的司号员不仅可以远距离传达命令,还可以交流信息。有了望远镜,即使隔着十里地聊天也不是什么难度。自打有了玻璃制造的煤油灯后,背嵬军还增加了灯光信号,即使是晚上也可以传递信息,背嵬军如此的通讯手段,是这个时代其他的军队无法比拟的。

言归正传,黄浩援军所在的小山坡恰好卡住了从巍霸山城通向卑沙城南岭关的大道,与巍霸山城前后形成对联军的夹击之势。由于黄浩一直禁止砍伐树木,此处林木蔓延,蜿蜒不断。古代打仗虽然有了地图,但那绝对是非常抽象的玩意儿,只能够知道一个大概。

在地广人稀的古代,军队作战只能沿着大路走,不可能对周围的环境了如指掌。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联军的统军大将大諲撰是渤海王的弟弟,在原来的时空,他就是末代的渤海国王。显然这家伙也有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见到这样一支万人的部队,竟敢正面挑战他的八万大军,而且气焰嚣张,就在他阵前耀武扬威。大諲撰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大諲撰或许是出于谨慎担心林中有埋伏,亦或许是看到对方大部分是步兵,想倚仗人多势众和骑兵的优势取胜。总之,大諲撰没有分出兵马,采取包抄的办法绕到树林之后,前后夹击援军,反而收拢了所有的部队,集结在黄浩阵前,希望借着骑兵对付步兵的优势,依靠联军庞大的骑兵数量,凭借着绝对的优势,一鼓作气,压垮这支人数虽少却嚣张无比的军队。

那么,黄浩的军队由什么兵种组成的呢?他的主力是六千长林都步卒居中,四千疾风都轻骑护住两翼。跟联军部队中那少得可怜的铠甲相比,背嵬军不管是步卒,还是骑兵人人披甲,清一色镀银的板甲亮瞎了对面那些联军的狗眼,一句话,太特么有钱呐!

顿时,联军这边就有人心里不平衡了,一个渤海国的将领举起了马鞭,指着对面说:“大都督!瞧瞧,瞧瞧这支军队,他们的铠甲华丽,刀枪锃亮,看看他们的衣服,看看他们的靴子。那靴子擦得锃光瓦亮,点尘不染,这是一支什么军队?唱戏的吗?”

大諲撰脸上露出微笑,旁边的士兵也凑趣的发出哄笑声。

那将领提高了声音,继续高喊:“渤海国的勇士们!看看你们的对手,这特么的也算军队,一群公子哥儿,吃不得苦,受不得累。瞧瞧你们,衣衫褴褛,铠甲不全,食不果腹,凭什么他们敢穿得这么漂亮,在我们阵前跳腾,他们是来打仗的吗?待会儿你们跟着我,冲过去,杀死他们,剥下他们的衣甲,夺取他们的刀剑,他们不配拥有这样的武器!大都督命令我宣布,此战允许你们保留自己的战利品,那些漂亮的铠甲,漂亮的武器,谁抢了就是谁的,不用上缴!”

此言一出,所有的联军士兵群情激昂,狂喊狂叫,眼中露出野兽般的凶光,仿佛对面的敌人不堪一击。

听到对面的喊叫,黄浩只是微微一笑,没把这些话放在心上。他根本就看不起这些散兵游勇组成的军队。所谓的联军除了渤海国几个将领麾下的正规军,大部分是由部族军组成的一支军队,这些人虽然骑术精湛,作战凶悍,但缺乏训练,相互之间也谈不上什么配合。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群马匪组成的军队,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遭遇挫折,肯定会溃不成军。

背嵬军虽然士兵较少,却个个装备精良,又训练有素,有着严格的纪律,从上至下完善的指挥体系。不管是任何情况下,背嵬军即使是最小的单位——伍,都能够严格执行作战命令,绝对不是那些游兵散勇可以比拟的。

而且,背嵬军单个士兵的素质远远高出这个时代。这种全方位的超越远非这些部族联军所能想象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