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秦武王篇(8)(2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然,人是不能与天斗,只能叹息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就在他意志松动,想要放弃的时候。向寿的话,给他甘茂的力量,让他振作起来。

拿不下宜阳,不仅证明自己没有能力,还让领导丢脸。

以后,就别想在秦国混了。

甘茂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抱着一种信念:不胜,则亡。

可,秦武王撤军的命令已经下达了,他不撤军就是公然违抗命令。

那么,甘茂该怎么办?

关键时刻,是几个月前的条件,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甘茂写了两个字,命人送回咸阳。

秦武王看着竹简上写了两个字…息壤。

这一刻,他沉默了。脑海深处,也想起了几个月前的息壤之盟。君臣之间那段话,让秦武王动摇的信念,再次坚定。

‘息壤’二字,也让秦王荡重新找回了自己。

臣,不负君;

君,岂能负臣。

甘茂为了助他实现梦想,如此卖命。我怎能,心生退意呢?

再说呢?打不下来,甘茂没有能力,自己也会被人嘲笑。甚至说他,没有眼力劲。

身为君王,什么都不能丢,面子更不能丢。

不行,要打到底。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为了自己的梦想。

秦武王要打下去,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做朝臣的工作。

要做朝臣的工作,就要得到樗里疾的支持。

秦武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自己是西戎出生的孩子,想要去周天子居住的洛邑去看看。他想要感受一下,乡村的孩子进城会是什么感觉。

樗里疾告诉他:洛邑已经成为过去式,远不及咸阳。

秦武王不信,非要去看。周天子居住的地方,怎么可能比不上咸阳。他要去见周天子,感受王者之气。

樗里疾支持他,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拗不过秦武王。

另一个原因,秦国很久没有去朝拜周天子。

秦献公时,周天子曾发来贺电。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君主,连贺电都取消了。

秦国,怎么能被遗忘了。

为了被周天子、诸侯记起秦国,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了樗里疾的支持,大臣们哪里就好应付多了。

秦武王稳住了朝臣,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离间韩楚之盟。

韩楚之盟,因为利益,走到了一起。想要离间他们,只有拿出更大的利益。

秦武王思前想后,也玩起了他老爸的心思,以汉中为饵,将忽悠进行到底。

楚国被秦国忽悠了两次,还会被忽悠第三次吗?

答案:会的。

秦武王将这个忽悠的任务交给了一个老实人冯章。

只有外表老实的人,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冯章去了楚国郢都,不但出色完成了任务,忽悠了楚怀王,还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楚国帮助秦国打韩国。

秦武王不明白为什么楚怀王要帮他实现愿望。但,有了楚国的帮忙,到洛邑一游的心愿,又进了一步。

秦武王增兵五万,驰援甘茂,写信告诉他: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攻破宜阳。

甘茂见秦武王顶住压力,全心全意支持自己的工作。事到如今,甘茂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

此战,要么胜,要么死。

只有豁出命去,他才有取胜的机会。

于是,甘茂散尽家财,招募勇士,振奋秦军士气。

甘茂向秦军承诺,只要攻下宜阳,允许将士抢夺城内的财宝。

秦、韩,再次开战。

这一次,甘茂是豁出去了。

甘茂一鼓作气,破宜阳,站在城楼上,感叹:不容易啊!

宜阳之战,打了六个月。这期间,秦武王动摇过,甘茂也动摇过。这不仅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也是一场谋略之战、格局之战,更是意志之战。

为了权利,为了性命,为了梦想,甘茂只能孤注一掷,豁出命去。正因为甘茂豁出命去,打这一仗,所以他赢了。

唯有背水一战的勇气,还有必胜的信念,没有什么山岳、大河,能够阻挡你前进的步伐。

甘茂携带胜利的余威,下三川,扫清通往周室的障碍。并命人将战果,送回咸阳,邀请秦王下三川,通周室,去洛邑一游。

那么,宜阳拿下了,三川打通了,通往周室的障碍扫清了。等待秦武王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是,不朽的功勋?还是命丧之地。

那句,下三川、通周室,是让他得偿所愿,还是让他这句话,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