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武灵王篇(2)(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五国会葬

赵肃侯甍逝,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继位,成为了赵国第六代国君。

属于赵武灵王的时代开始了。

按理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但,有的人高兴不起来。尤其是赵武灵王这个少年君主。

赵武灵王刚死了爹,对内、对外都不稳定。赵武灵王刚继位,就摊上了大事,迎来了生命之中第一道考验:魏国请求以万人,前来送葬。

话说,魏惠王继位的时候,差点被赵武灵王的爷爷赵成侯,瓜分魏国。魏惠王是有仇必报,还讲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魏惠王用的时间长了点,十五年。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魏惠王以庞涓为将,北伐赵国,抵达邯郸。

魏国给赵国带来了一场险些灭国的灾难…邯郸劫难。

邯郸劫难后,征战一生的赵成侯,大病不起,落得郁郁而终。

赵肃侯也是命苦的孩子,在内外不稳的情况下,继位了君位。

刚继位,还没有大展拳脚,雪耻报仇,却引发了兄弟公子绁叛乱。

赵肃侯亲手结束了这次叛乱,又去夺地。赵国在他的治理下,刚有起色。结果,另外一个弟弟公子范,又发动叛乱。

唉!命苦啊!

两个弟弟,不同心协力,还给他添乱。

这些平叛之后,赵国总算进入了正轨。赵肃侯为了替老爸雪耻,也经常和魏国开战,搅得魏惠王头疼不已。

赵肃侯不愧是雄主,对战诸侯不落下风,用他的强悍,保住了赵国北方霸主的地位。

如今,这个强悍又难缠的对手走了,魏惠王高兴的同时。还要给他送去一份葬礼,欺负他的儿子。

这种事情,魏惠王也没少干。楚威王死的时候,魏惠王出兵伐楚。现在,赵肃侯死了,他就打上了赵国的主意。

按理说人家刚死了爹,你就去趁火打劫,这太缺德,也不人道。然,战国时代,人道,是没有前途。

只有抓住一切机会,能够把对方击败,这才是胜利法则。

拳头,才是硬道理。

魏惠王趁着楚威王甍逝伐楚,是小打小闹。

赵肃侯甍逝,对赵国就是痛下杀手。

他就要欺负这个刚死了爹,还不到十五岁的孩子。

于是,魏惠王以会葬之名,联合燕、齐、秦、楚等诸侯,前去万人送葬。

魏惠王对赵肃侯的恨有多浓烈,竟然发动了灭国之战。

赵国位于四战之地,东边是齐国,南边是魏国、韩国,西边是秦国,北方是胡族、燕国。最可恨的是中山国还夹在赵国邯郸和代郡之间。

齐、魏、秦、楚、燕,五国万人送葬,这不是为了亡赵国社稷而来,又是什么。

魏惠王说派万人去送葬,这也没人会信。

诸侯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十五岁的赵武灵王该怎么办?

他是拒绝,还是答应。

拒绝?就是向诸侯示弱,从而让诸侯感受到赵国软弱可欺,会进一步助长他们瓜分赵国的信心。

答应?赵国国力,又不能以一对五。

面对诸侯来势汹汹,年少的赵武灵王没有被吓得躲在桌子底下。反而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来了一个鱼死网破。

赵武灵王清醒地知道,无论拒绝,还是答应。诸侯都会打赵国的主意。

与其被小看,还不如痛痛快快打一场来得实在。

齐、魏、楚、秦、燕,五国万人前去赵国送葬,被称之为五国万人会葬。

这也是赵武灵王继位后,面临的第一道挑战。

正所谓,事情总会有两方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

你认为是挑战,就有人认为是机遇。

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就看你对待问题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悲观的。

正如有的人看到了赵国社稷即将倾覆,有的人却认为是赵武灵王立威之时。

赵武灵王的心态是积极的,所以才敢和五国来个鱼死网破。

对于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来说,君父的这场葬礼,硝烟弥漫。稍有不慎,赵国就有可能被五国联军灭掉。但,也有可能是破了五国之盟,证明自己是合格的君主。

十五岁的赵武灵王会如何破了这个局面,守卫老爸赵肃侯的在天之灵,捍卫赵国的疆域呢?

赵肃侯虽然甍逝,但给他儿子,也留下了能臣、悍将。

赵成侯、赵肃侯父子二人,一生都在打仗。赵国在这对父子的熏染下,已经养成了不怕战,敢战的民风。

赵国不是好欺负的。

五国诸侯以会葬之名,图谋赵国。赵国君臣,势必要齐心协力共赴国难。

有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魏国能够联合诸侯图谋赵国,赵国也可以联合诸侯破了五国。

若将诸侯实力分个等级,万乘之国:齐、魏、韩、赵、秦、楚、燕、越八个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