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武灵王篇(9)(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不认输的男人

韩国、魏国为了求和,一个送太子前去秦国当人质,另一个送公主前去联姻。赵武灵王最有骨气,不送人质,不联姻,钱也不送,连赔礼道歉的话都没有。

这下,可惹怒了秦惠文王。

赵武灵王不懂事,秦惠文王觉得有必要教他懂事。

秦惠文王当一国老大二十年,年龄也比赵武灵王大十六岁,是有责任和义务提醒他:打不赢,就要认输。

函谷关之战,破五国诸侯。

休鱼之战,败三晋。

这些战绩,助长了秦惠文王的信心。三晋他都不放在眼中,岂会怕了赵国。

打赵国,没有商量。

公元前316年,秦国以赵武灵王不懂事为由,以樗里疾为将,出兵攻打赵国。

秦国兵分两路进攻赵国。

一路攻打赵国中都,另一路攻打赵国西阳。

赵国,准备好秦国愤怒的暴击吧!

秦国经历了修鱼一战,损伤亦不比三晋的少。赵国君臣相信秦国,短时间内不会发动战争。

至少,他们判断,秦国不会攻伐赵国。

然,赵国失策了。

秦惠文王本来就是一位按捺不住寂寞的人。秦国攻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赵国邯郸。

赵国有很多人都在看赵武灵王的笑话。

有的人说,当初你要是学魏、韩,去秦国,赔个罪,道个歉,说声对不起。那么,也不会被秦国揍。

现在好了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赵国朝臣谏言赵武灵王前去秦国请罪。

赵武灵王就好像一个创业者,努力了很多次,结果失败了。

你失败了,不乏会有看热闹的人,一边嗑着瓜子,另一边说你闲话。

那谁谁怎样,又如何。

这时的创业者,需要良好的心里素质,过硬的抗压能力和强大且不动摇的信念,坚持下去。

否则,承受不住外界的压力,心态蹦了,那就彻底完了。

很多年后,却发出这样的声音:要是我怎样怎样,人生会如何如何。

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殊不知,从你放弃,低头的那一刻,你就没有资格说这句话。

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最轻松的方式去处理。强者总是选择了正面迎战困难,并克服它、战胜它。

即使没有成功,最多说一句:我与当年的自己,完美的擦肩而过。

那么,遭遇失败,面对嘲讽,你该怎么办呢?

遇到被人嘲笑你,不用费尽口舌去争论。你要做的就是保持沉默,忍受住一切。

成功,比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既然你已经起航多次,那就继续走下去。

半路停下来,等你的就是各种轻蔑、嘲讽。

你坚持下去,或许就会迎来曙光。

屡战屡败,永不气馁,这才是努力的方向。这种人,才会赢得尊敬和掌声。

赵武灵王面对这样的问题,不愿认输。他要将屡败屡战的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

朝臣都说他爱折腾,不让人省心。

那么,他就继续折腾,做一名不让人省心的主。

谁说,爱折腾的人生,就不完美。

尤其是休鱼、观泽惨败之后,他折腾了很多事,还去掉王的称号。现在,让他卑躬屈膝去秦国请罪。

这是不可能的。

赵武灵王不求和,只能迎战。

打不赢,是实力问题。

打不打,是态度问题。

赵武灵王的态度很明确:打。

他若不战,岂不是让秦国觉得三晋无男儿乎。

秦国欺负到家门口,不还击,岂是大丈夫所为。

赵武灵王不是被吓大的,更不是胆弱之君。

十年前,赵肃侯甍,魏国邀集齐、楚、燕、秦前来会葬,图谋赵国。

年仅十五岁的赵武灵王,面对外忧内患,尚且不惧,选择‘最笨’的方式与诸侯国争锋相对。

十年后,他用同样的方式,告诉诸侯:他也不惧。

赵武灵王用一己之威,强势压制主和之人,说了一句话:一个人没有傲骨,苟活于世又有什么意义。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岂能傲然立于世间。

赵臣见国君执意开战,微微吸了一口冷气。

三晋之力都打不赢秦国,赵国单挑,这不是…

国君疯了,疯了。

此举定会自取其辱啊!

这是赵国大多数朝臣的判断。

赵臣无法改变赵君的想法。想要赵君收手,那是不可能的。

赵肃侯终其一生,夺地平叛,四处征战诸侯,以扬国威。赵武灵王也继承了赵肃侯的胆识和魄力,以及不服输的个性。

赵武灵王执意和秦国开战,这是态度。

但,战略上要重视这个对手。毕竟,三晋惨败,刚发生不久。

血的代价,让赵武灵王明白。秦国,不在是以前那个任三晋欺负的弱国。

现在的秦国,很强大。

要打,就要做好准备。

可,战争不仅要做好准备。

同时,也要有强大的战力为后盾。

很快,赵武灵王认识到了赵国和秦国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