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武灵王篇(29)(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三伐中山

韩、魏联合齐国,攻伐楚国,也派人前去赵国做赵武灵王伐楚的思想工作。但,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不愿意加入合纵攻楚的阵营。

赵国推行胡服骑射,虐中山,收河西,北击林胡的壮举也传到了韩、魏两国。

楚国派出使者,前往赵国邯郸。

韩、魏也坐立不住,派出使者前往赵国邯郸,进一步巩固三国同盟,以及试探赵国君臣的态度。

赵国秀肌肉,齐国也是坐立不安,预感到西边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但,齐国也没拿赵国当对手。

毕竟,齐国的实力,碾压赵国是没有问题。

当楚国使者去了赵国,齐国也要派人去争取拉拢赵国。

此时,齐国伐楚,才是大事。

若赵国加入楚国,燕国也会加入。

燕、赵出来捣乱,齐国就不能安心与楚国一战。

楚国为了让赵国加入,抛出了诱饵:南北分治,平分天下。

齐国又会开出什么条件呢?

齐国的条件:丢弃中山。

除了这个条件,还有说服赵武灵王合纵伐楚的理由。

齐国的理由是什么呢?

1、从大义出发,以中原安危为由,劝说赵武灵王合纵伐楚。

2、以大争之世,不能明哲保身为由,断了赵国保持中立的想法。

3、以中原是文明之邦,礼仪之国,告诉赵武灵王,先祖开拓疆土很辛苦,守卫疆土人人有责

4、以齐恒公事迹,激烈赵武灵王去效仿。

当然呢?面对这些理由,赵武灵王也有反对。

反对:

1、赵武灵王自贬为君,告诉他们,赵国没有争霸诸侯的野心。(你们要打,那是你们的事,不要拉上我。)

2、诸侯不来犯赵国,赵国也不会去犯诸侯。(告诉他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赵国不怕事。)

3、击戎狄,卫疆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赵国位于北疆,要阻挡胡患。(表明自己不是不帮忙,是因为要防备胡人南下。)

齐使是聪明人,怎么听不出赵国的意思是拒绝。

但,齐使来赵国是带着齐宣王的使命:破坏楚、赵结盟。

完不成齐宣王交代的事,齐使是不能交差。

于是,齐使抛出了楚国威胁论:楚国灭越,成为大江上巨大的国家。楚国对大河上的中原诸侯虎视眈眈,妄图兼并诸侯,一统天下。中原面临亡国之危,不弱于戎狄之患。身为热血男儿,难道就默不作声,任由蛮楚,践踏中原山河。

韩、魏的意见:联合起来,抵制蛮楚,守护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疆土。

赵武灵王也表明态度:先祖的疆土,岂能任由蛮楚践踏。

齐使得到这句话,抛出齐国出兵伐楚的正义性,号召赵武灵王合纵,为中原诸侯献上一份力。

但,赵武灵王明白,齐国伐楚是假象。

齐国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着攻楚,提高自己的号召力,成为中原诸侯的霸主。

齐使相信自己的言论,再加上韩、魏的助攻,赵武灵王是不会拒绝。

“我也想跟随中原诸侯攻打楚国。”

赵武灵王先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下一句话,又说出了自己的难处:

“赵国一片乱局,国势不稳,也是力不从心。”

齐使直接问:赵国是否要加入楚国伐中原诸侯。

赵武灵王答:这是诋毁。

这句话倒是实话,赵武灵王是不会助楚伐诸侯的,也从没想过加入楚国与中原诸侯为敌。

韩、魏响应齐国攻楚,是因为楚国不仅威胁到了齐国,也威胁韩、魏。齐、韩、魏三国因为有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所以,才能结盟攻楚。

然,赵国和楚国不接壤,也无兵戈之患。让赵国出兵击楚,困难重重。赵国军民也不会支持赵武灵王攻楚的政令。

齐国要的就是赵武灵王的一个承诺:不助楚攻诸侯,保持中立。

齐使达到了自己出行的目的,替赵武灵王叫屈:赵国北有胡人,又有中山腹心之患。赵君派兵大举南下,胡人、中山也会趁机攻赵。赵君的处境堪忧呀!

赵武灵王点了点头,虽没说话,那道眼神流露出的意思:你懂我。

同时也是告诉他们,不是赵国不想南下伐楚,是因为胡患,不弱于楚国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