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武灵王篇(29)(2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赵武灵王表现出很无奈:我也没办法帮助你们,但,我可以帮你们阻挡胡患南下。

齐使又为赵武灵王想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分工合作:胡患交给赵国,楚国交给楚、韩、魏。

甚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齐使故意说:助赵国攻灭中山。

赵武灵王得到一个结论:齐国默许赵国攻灭中山,是下了血本啊!

但,赵武灵王表现出很难的样子,还主动示弱。

同时,也表明会阻挡胡患,请诸侯助他灭中山,

然后,齐、赵、韩、魏,达成协议。

赵国阻挡胡患南下,齐、韩、魏阻挡楚国北上。

赵武灵王还语重心长说了一句:阻挡楚国北上的任务,就拜托诸位了。

齐、韩、魏三国使者为了将这个消息尽早传回国内,向赵武灵王辞别归国。

赵武灵王领会三国使者的意思,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于是,派出使者跟随他们一起离开邯郸。密使王贲也跟随楚使前往楚国。

楼缓启程前往秦国,探听秦国内乱最新的消息。

赵爵、仇液、富丁做为赵国使者,前往诸侯。

随后,赵武灵王以李疵为使,出使燕国,进一步巩固燕、赵之盟。同时有意将赵国攻打中山国的消息泄露给燕王,以此试探燕王的态度。

赵武灵王又以田不礼为使,出使宋国,巩固宋、赵之盟,应对中原突发的状况。

赵武灵王令赵固回到代郡,监视胡人动向,并大量招募胡兵、训练骑射。

......

赵国助阵,令楚怀王野心急剧膨胀。

楚怀王认为取天下如探囊取物。

于是,楚怀王增加兵力,全力攻打齐国。

齐宣王得到赵武灵王拒绝赵、楚之盟,保持中立。没有后顾之忧,也放开手脚,增兵前线,与楚国开战。

韩、魏两国也增加兵力,攻打楚国。

齐、韩、魏三国和楚国,相互攻伐,战事激烈。

楼缓出使秦国,将秦国内乱最新消息,送回赵国。

赵武灵王得知秦惠后和芈八子相争,短时间内难以决出胜负。秦国也没有人能够平息这场动乱。

李疵、田不礼二人也出使归国。并促成了赵国和燕、宋两国,缔结盟约。

赵武灵王见中原一片乱局,秦国陷入内乱,诸侯无暇插手赵国内政,此乃攻伐中山国天赐良机。

中原诸侯再打,他也不能闲着。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赵武灵王准备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三伐中山。

这一次,赵武灵王是动真格的。

赵武灵王召集大臣,商议攻伐中山。

有的人反对,理由:不好打。

1、中山国坐拥八百里疆土。从中山恒公开始,中山国几代君主,身勤社稷、忧劳邦家,自立自强。今,中山国甲士数十万,兵强马壮。攻克燕国,以一敌燕、赵不落败。(军事实力强)

2、中山王姿并非懦弱、昏庸之君。再加上中山国武有乐举、季辛,文有司马喜、张登等人。(人才多)

3、中山倚太行之屏障,扼蓟晋咽喉,凭滹沱河之天堑。战守迁之便利于我国邯郸,而不亚于燕国之幽蓟。(地理位置好)

4、不能一击而胜,短时间打不下来,会被诸侯干涉(时间长)

5、吸取齐国亡燕的教训(教训)

6、中山国很顽强(中山国生于忧患,被大国欺而变强。为强国占领又复生。中山国不屈不挠、顽强自立)

赞成,理由:非打不可。

1、万乘之国,千里之疆,岂怕千乘之国,百里之疆。(有实力打赢)

2、腹心之患,不可不除。(必须打)

3、中山与中原诸侯有隙,中原诸侯忙于混战、内乱(机会难得)

4、前两次试探,中山国很弱。(掌握战争主导权)

5、不能给中山国喘息的时间和机会。

最终结果:赵武灵王拍板,打。

如何打?

起兵三十万,三面开战。

这一次,三伐中山,是要和中山国来一场真正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