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武灵王篇(31)(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赵国为什么撤军?

赵武灵王三伐中山,南、北、西三路大军,都取得显赫的战绩。

中山国在赵国的猛烈进攻下,应接不暇,失去三分之二的疆土。国都灵寿,也暴露在赵国的铁蹄之下。

那么,中山国打不赢该怎么办呢?

答案:割地赔款。

虽说割地赔款,是屈辱的。

也会,留下骂名。

但,你打不赢,只能怪自己能力不行。

为了结束战争,苟活下去。只能屈辱,忍受骂名。

中山王姿打不赢赵武灵王,又没有结束战争的办法,只能割地求和。

不仅如此,他还要贴上笑脸,不能有半点不满。

可,问题是求和需要诚意。

割地,要割多少。怎样割,是失败方提议。

但,失败方,说了不算。

你是失败者,说再多,牺牲再大。只要胜利方,不答应。

割地求和,就不会成功。

简单说,失败方是没有发言权,也没有说话的资格。

就像现在创业,无论你努力了多少。但,结果你失败了。

你就没有发言权。

只能默默忍受讥讽和嘲笑。

既然要议和,中山王姿有多大诚意呢?

中山王尚最大的诚意:割四邑。

割多少的诚意,有了。

但,还有一个难题要解决。

派谁去提议,割地之事。

中山王尚在朝臣之中,选择了一个人,让他前去洽谈请和之事。

这个人就是司马喜。

话说,司马喜是何人呢?

他有什么能力,代表中山国去请和。

现在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司马喜。

对于司马喜,留给后世的评价,简单四个字:祸国误君。

中山国的灭亡,这个人要负很大责任。

但,这个人能三起三落,成为中山国相,说明还是很有本事的。

所以,没有点本事,你想留下名字,这是很困难的。

那么,司马喜有什么本事了。

要说司马喜,就要从他爹司马稠说起。

司马稠,毋庸置疑是中山国一代明相。

现在,多一说句,讲解一下中山国的明相:司马稠。

司马稠是魏国人,不知是怎样流落到中山国。但,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中山成公时期的宮卫大臣。

中山成公甍,司马稠又成为托孤大臣,辅佐中山衅王,建立功业。

五国相王,建立王道;联合燕赵,抵抗齐国;北伐燕国,破其都,开疆拓土。这是司马稠建立的赫赫功业。

此时的中山国,文臣、良将颇多,足以成为战国时代第八雄。

然,司马稠也避免不了一个问题:死亡。

中山衅王为了追念其功,封他为蓝储君。

司马稠死后,其子司马喜,继承了一切爵位。

这也是,司马喜第一次成为中山国相。

也可以说,司马喜第一次成为中山国相,是因为他老爸的原因。

司马喜为相,第一件事就是助中山衅王再建功业,得到中原诸侯的认可。

可,这个问题,难倒了很多人。

但,没有难住司马喜。

司马喜献策以儒治国,中山衅王采纳,开始对国内推行改革。

中山衅王是第一个蛮夷之君,学习中原文化,也是第一个在战国时代以儒治国的君王。

这里有个问题,以儒治国,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