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武灵王篇(55)(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是非功过任人说

赵主父封大儿子为代安君,以田不礼为代相,辅佐大儿子管理代郡。

然,赵主父这一举动,打破了赵国朝局平稳,一场阴谋正在酝酿。

赵国邯郸,正在上演一场最是无情君王家。

可惜的是身为当事人的赵主父,没有半点察觉赵国的异象。

也许是赵主父对自己的能力太过自信。

也正是这份自信,让赵主父酿成了沙丘宫变,两子相残,遭受诛心之刑,自己也饿死沙丘的悲剧。

一代雄主,就此落下了帷幕,淡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沙丘宫变是怎样的呢?

现在,通过残留的史料,走进那段历史。

话说,赵主父封了大儿子之后,接下来,又做了一件事:给自己选择风水宝地。

赵主父虽是壮年,但,陵墓还是要早点修建。

君王,生前的荣誉,死后也要享受。

赵主父的功业赫赫,自然也不例外。

赵主父心情好,也为自己选了一个地方:沙丘。

此地,因为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名沙丘。

数百年前,纣王在这里酒池肉林,寻欢作乐,更让沙丘,名声大噪。

但,此地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困龙之地。

无论是殷商的亡国之君帝辛(纣王),还是战国时代的赵武灵王,甚至是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始皇,都命丧沙丘。

话题,扯远了。

赵主父出游沙丘,并考察陵墓的选址。

赵主父出行,长子代安君,赵惠文王等人,也跟着一块出行。

原本是父子三人快快乐乐地出去玩,结果,发生了悲剧:沙丘宫变。

对于沙丘宫变,记载上说:赵主父、赵惠文王、代安君一行人,抵达沙丘。

赵主父和代安君住在一个宫殿,赵惠文王住在另外一个宫殿。

代安君传假话,让赵惠文王赴宴,趁机干掉赵惠文王,要挟赵主父,自立为王。

然,三朝元老肥义察觉有异,替赵惠文王赴宴,却被杀害!

代安君见事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起兵攻打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在信期等人的支持下,抵抗乱军。随后,李兑、公子成,起四邑之众,前来平叛。

结局:代安君被诛杀,田不礼等人逃亡,赵主父饿死沙丘。

这就是沙丘宫变的起始。

对于,这场宫变,若粗看史料,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仔细看上几遍,你就会觉得有很大的问题。

今天呢?就简单说说沙丘宫变个人见解。

首先,代安君反叛的时机不对。

公子章跟随赵主父,击三胡、拓胡疆、修筑数千里长城、荡平中山,战功赫赫。

公子章也因为军功,被赵主父封为代安君,负责代郡及北疆之事。此时的代安君,可以说深得赵主父的宠爱和信任。如果代安君想要夺权,怎会选择如此愚蠢的时机。

要知道,代安君的根基在代郡及北疆,怎会愚蠢地选择在沙丘动手,还是在邯郸的势力范围,起兵反叛?

退一步说,代安君真的选择在沙丘反叛,赵主父会在赵惠文王死后,扶持代安君为王?

答案,显而易见。

其次,赵主父真的想要扶持代安君,制衡赵惠文王,以达到重新收回王权,分裂赵国?

这个观点,也很难成立。

赵主父为了一个承诺:无王实,安敢称王乎。

一个不称王自贬为君的男人,一个在壮年选择退位的男人,难道在晚年的时候,糊涂了,就想当王?

如果赵主父真的想要成为一国领袖,为何会选择壮年退位,让赵惠文王继位?

赵主父为何会壮年退位、为何会罢黜太子章、扶持赵惠文王,又为何封废太子章为代安君,在《赵武灵王英雄传》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多说呢?可以很肯定地说,赵主父之举,绝对不是为了分裂赵国。

第三,肥义之死,也是一个谜底。

代安君以赵主父的名义,邀请赵惠文王前来酒宴,肥义替王而去,代安君杀死三朝重臣肥义。

那么,赵主父和代安君住在一宫,代安君杀死肥义,起兵攻伐赵惠王之时,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赵主父,又再做了什么呢?

难不成在睡大觉?

这不符合情理。

再说呢?代安君谋反,必定是蓄谋已久。却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赵惠文王不但抵住了叛军的攻势,李兑、公子成反而还率四邑之兵前来平乱。

谋反,刚刚开始,就被平叛。

这似乎也说不过去。

第四,公子成、李兑是平叛的功臣,还是祸国的乱臣。

从这场沙丘宫变来看,得益的人:不是赵惠文王,而是公子成、李兑。

赵主父饿死沙丘、代安君被诛、肥义死,田不礼等人逃亡。公子成、李兑成为人生赢家。

因为‘平叛’有功,公子成被封为相邦,胁迫赵惠文王,把持朝政。

两年之后,李兑接替公子成的位置,成为一代权臣,出卖了赵国很多利益。

公子成、李兑当权的时候,赵国很多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具有将才、帅才之人,被迫逃亡。

有乐毅、剧辛、庞爰、楼缓、赵奢(马服君,因为李兑等人死后,才回到赵国)。

公子成、李兑看似功臣,难道不是祸国的乱臣。

有意思地说李兑被赵惠文王封为奉阳君(阳奉阴违)。

第五,如果沙丘宫变,赵惠文王代表正义,为何导致赵国诸多人才流失。

其中有鹖冠子、庞爰、剧辛、楼缓、乐毅等人。

乐毅的个性,在战国史中多有描述。这是卿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君。乐毅离赵赴魏去燕,得到燕昭王赤诚相待。乐毅为了报答燕昭王,率领五国之师伐强齐,以报燕国之仇。

燕昭王死,燕惠王忌惮乐毅。乐毅直接辞官,离燕去赵。

难道从乐毅等人的身上,也不能看出点沙丘宫变的潜藏的意思。

第六,赵主父被围沙丘,这三个月,又发生了什么呢?

赵主父被围三个月,没有人救,这也是一个疑问。

难道真的是赵主父罪有应得?

答案:当然不是。

赵主父真的想要从沙丘行宫出来,还是很容易的。

但,他出来后,又要面临一个问题:和自己儿子开战。

沙丘宫变,牵扯到很多人。

一动而牵全身,将会引发更大的内乱。

再加上,这时诸侯也觊觎赵国,楼烦和中山,联合复叛。

所以,稍有不慎,就会让赵国疆土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