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武灵王篇(55)(2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赵主父用尽一生,才让赵国走向强盛之邦。

那么,他会为了自己的私心,让取得的功业,毁于一旦。

为了赵国的天下,为了自己的功业,最好的选择是赵主父死。

然,遭受诛心之刑的赵主父,本就生无可恋。

对于这场沙丘宫变,充满了很多疑惑。

也许,未来会有更多的证据。

但,这场沙丘宫变的实质,其实就是为了夺权。

只不过,盖世英雄赵武灵王,被权臣算计,落败而已。

因为沙丘宫变,也让赵主父成为战国时代,最令人痛惜的君王。

遥想赵主父何其雄哉,却饿死沙丘。

赵氏的英明,历经四代而亡。

李兑、公子成等反叛之人,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抹黑赵主父、代安君父子,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呢?

沙丘宫变是赵国巨大的损失。

无论赵惠文王如何努力,如何选贤任能,都不能回到赵主父巅峰时代。

沙丘宫变,也导致赵国很多的将帅之才或死、或流亡。

赵主父也承担起一生的骂名:分裂、祸乱赵国。

倘若赵国没有沙丘宫变,历史又会怎样呢?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那么,赵主父在遭受两子相残,最后在沙丘三个月的时光会想到什么呢?

曾几何时,赵主父想过自己会如何死去。但他,绝对没有想到会是在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这样的宫殿,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曾几何时,他追许齐恒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绩。也叹息,齐恒公一代霸主,晚年兵变,落得饿死的命运。他努力打破命运,壮年退位。谁曾知,他也会走齐恒公走过的路。

纵观他的一生,是何其不幸,又是何其幸运。

他的一生,何其悲凉。

赵主父出生在邯郸,赵肃侯忙于南征北战。年少时,母后离他而去。十五岁,君父也走了,五国诸侯来犯。

赵主父继位,赵国羸弱,诸侯攻伐。稍有不慎,国之将亡于他之手。索性,神灵护佑,他能够破五国之谋。

十六岁,信宫朝会,主动与魏和解,巩固三晋之盟。

十七岁,秦国效仿魏、齐称王,令他热血澎湃。此生,若如此,不负男儿之躯。

十八岁,主张南下争霸诸侯,参与合纵与连横。对内,推行新政,与民休养生息;对外,先有五国相王,后有区鼠会盟,迎娶韩女。第一个女人进入了他的生命之中。

十九岁,诸侯相争,他喜得一子。他对着月色起誓,不仅要守护好千里江山,还要打下一片万里山河。

二十岁,他深知逐鹿中原,并不能让赵国富国强兵,也不是赵国强盛之路。但他也没有找到一条强国兴邦之路。人生充满迷茫。

二十二岁,秦国自以为天下无敌,借道韩、魏伐齐,落得大败。为了抑制秦国东出的势头,他主动与诸侯合纵,兵发函谷。然,诸侯离心离德,伐秦无果。

二十三岁,秦国东出,攻伐韩国。他不顾众臣之意,为了对韩女一个承诺,出兵助韩。修鱼一战,三晋男儿被秦斩首万;观泽之战,又败于齐国。

属于三晋男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二十四岁,韩、魏向秦求和。他宁可下达《罪己诏》,摘掉王冠,自贬为君,令天下人讥笑。同年,秦国用武力取赵中都、西阳。秦破蔺城、离石。

纵观他二十四岁以前,背负了太多的屈辱。

然,上天怜惜他,二十五岁之时,燕国陷入内乱,他以乐池为将,迎公子职归国,插手燕国内政。

插手燕国,击退齐人,令他同时交好秦、燕。赵国四战之地,也逐渐被他打破。

也许,上天觉得他的人生不够苦,在助燕击齐大胜之时,他一生最重要的女人,却离他而去。

索性,上天还疼爱他。大陵之游,一段长袖折腰,他遇见了梦中女子。因为这个女子的出现,他的一生开始好转。

因为这个女子,他三年不出宫,被人非议。

这三年,他悟出了一个强国兴邦之道,那就是更改南下争霸中原的主张,北伐胡疆,继承简襄之烈。

于是,他不顾世俗礼仪,推胡服以教育臣民,以骑射强国。

胡服骑射,移风易俗,让他身败名裂。很多人都说他是祸乱之君,为祸赵国。但为了赵国能够走上强盛之路,他忍受了一切。

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唯有用行动,才能证明胡服骑射,利国利民。中原诸侯不敢做第一人,他就成为推行胡服骑射,击北胡开疆第一人。

借助胡服骑射,他大力整顿赵国的国力,锤炼了一支数万人的铁骑,打破了中原以车战时代,属于中原的铁骑时代,逐渐来临。赵国经过大力整顿,焕然一新,一跃千里。

为了见证铁骑时代的到来,他亲自领兵北伐中山。

索性上天不负他,胡服骑射之后,属于赵国,属于他的时代开始来临。

数伐中山,而不落败;

西渡大河,收回被秦占领的河西北地;

为了锤炼铁骑,夺取战马,北上击败林胡;

为了插手秦国内政,给芈八子选择了第三条路,扶持秦质子公子稷回国为王;

击三胡、定北疆、拓云中、雁门、九原三郡,更令他声名大噪。

废太子、扶持公子何、壮年退位,自称主父,天下人看不懂他;

孤胆入秦,议政天下,制定云中、雁门伐秦之策,孤胆雄心,扬名诸侯;

修筑数千里内、外长城,降服楼烦,彻底荡平中山,又令他再添功业。

谁曾知,天有不测风云。尚未再建功勋,沙丘宫变,两子相残,命丧沙丘。

这二十几年来,他内修德政,外对诸侯。结好韩、魏,应对诸侯,稳定南疆;助燕击齐,稳定北疆;插手秦政,扶持公子稷为王,秦、赵交好,不起兵戈,稳定西疆。

稳定诸侯,摆脱四战之地的困境,他才能推行胡服骑射,收河西、破林胡、击三胡、降楼烦、亡中山、拓三郡、筑长城、定北疆,将孱弱的赵国走向强盛。

他时常说人生如朝露,不争天,不留名,空活百岁又有何意。他的一生,无愧天地,无愧自己。他未曾辜负国家,不曾辜负臣民。唯独辜负的是韩女和孟姚,还有自己。

山河依旧,良人已逝。

孟姚的死、子嗣相残,早已经打击了他的万丈雄心。正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对他而言,死不过是解脱,葬礼是最后的形式。若他的死,能够换来赵国太平。他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至于后人会如何看他。说他壮年退位实乃糊涂,说他优柔寡断,才导致子嗣相残,被困沙丘,葬送一世英名。

他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心,无愧天地,何必在乎身后之名。纵使前途漫漫,他独自一人行,绝不后头。

最后留下一句话:楼台高阁今犹在,天下再无赵主父。

沧海桑田英雄尽,是非功过人说。

《赵武灵王篇》总算更完了,写的文字比较多。

那么,从赵武灵王的一生,让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小结:

1、胆魄与年龄无关。(五国图赵)

2、要实现大目标,首先要制定很多个小目标。(强国)

3、要继承先驱精神。(胡服骑射)

4、要成为披荆斩浪的第一人,就要做好与天下人为敌的准备。

5、有了目标,就坚定地去追逐,不要被外来事物所干预(诸侯混战,赵武灵王做的那些事)

6、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名。

7、沧海桑田英雄尽,是非功过任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