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孝成王篇(11)(1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封君拜相

一个公司、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想登上新的台阶,就要打破常规,大力引进人才,为企业输入新鲜血液。这样,整个企业,才会有活力。

现代用语,可以概括成四个字:人才引进。

那么,人才引进,说,很简单。

实行起来,很困难。

毕竟,人才引进,不只是一句口号,真正的落到实处,这是相当困难。

当然,引进人才,要有吸引人才的条件。花钱是小事,但,要物有所值。

而且,还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新进的人才,还会和元老产生矛盾。

引进的人才,掌握的知识量充足,有优越感,看不清那些不懂变革的人;元老,有功劳,还有苦劳,知识欠缺,不求改变,对新人指手画脚不满。

那么,引进人才和元老,在同一个问题上,就会差生分歧,理念上就会不同。

共事的话,或多或少,就会产生矛盾。

这种问题,离我们也不遥远,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见。

所以,这就需要最高层,做好调解工作。既不能让元老寒心,觉得自己不中用了;也不能让新进人才,没有用武之地,要给他们提供舞台。

如果新人没有舞台,引进来也就失去了意义。

安平君就是赵太后不惜割济东三邑五十七座城池,以重金引进来的人才。

然,跟着赵惠文王打天下的人,总会有意见。

好在,赵太后是有能力,有想法的人,能够妥善处理了新人与元老之间的关系。她不仅安抚住了跟随先王打天下的人,同时也为新人安平君提供了舞台。

安平君从齐国临淄,来到了赵国邯郸,从零开始,开始了新的生涯。

赵太后引进安平君这个人才,不是让他来玩的,而是为了北伐燕国。

赵国君臣拜安平君为将,北伐燕国。

赵太后、赵孝成王等人,也说了很多鼓励安平君的话:赵国得安平君,犹如得十万雄兵。

好好干,赵国就交给你了。

当然呢?领导看重自己,还说了这么多好话。下属是否也该表示一下。

安平君也说了一句:承蒙不弃,必不辱使命。

于是,安平君成为了赵国的将领,北伐燕国。

那么,安平君替赵出征,燕国会有什么态度呢?

此时,燕国的王是燕武成王。他本想趁着赵惠文王甍,赵国新君年幼,秦国伐赵之时,来个浑水摸鱼。

燕武成王伐赵,也有几个目的:

1、报仇雪耻(燕武成王继位的时候,被赵惠文王干涉。)

2、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用军功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王)

3、趁火打劫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赵国的孤儿寡母(赵太后、赵孝成王),不仅改善了和齐国的关系,还联合起来击退了秦国。

强大的秦国都被击退了,燕国还要继续打吗?

不打,就这样撤军了,没有面子。

打,又干不赢赵国。

赵强燕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再加上,赵国还请来一个帮手:齐国的安平君田单。

燕武成王对赵国请来的帮手,并不感到陌生。

这个帮手是让燕昭王三十多年伐齐之功,功败垂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