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战国风云人物 / 章节正文阅读

赵孝成王篇(11)(2 / 2)

作品:《战国风云人物

也可以说,燕昭王(守住即墨)、燕惠王(破齐复国)、燕武成王(不敢南下),安平君是他们共同的对手。

燕国从上到下都知道安平君,也恨这个男人,更怕这个男人。

然,燕成君公孙操、高阳君等人,坚持要打。

燕武成王也不能投反对票,毕竟,他也是燕成君扶持的。

燕成君能够扶持他,也能废了他,另立他人。

因此,燕武成王要和燕成君搞好关系,不能发生正面的冲突。

燕成君执意伐赵,他也支持。

于是,燕、赵两国进一步开战。

据资料显示,安平君伐燕,打得并不出彩。伐燕,破了三城。

他虽然打败了燕国,取得胜利,但也空耗了赵国的国力。

这里有个奇怪的问题?

安平君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光复齐国七十座城池,威震诸侯。后面和燕国打交道,也没败绩。为什么他替赵国出战伐燕,没有打出该有的名声和成绩?

这里有以下观点:

1、安平君没有尽力(他身上赵国,心系齐国。燕、赵对战,空耗两国国力,有利于齐国的发展)

2、燕国也不弱(毕竟,燕武成王也是燕昭王之后,最厉害的君主。否则,他也对不起‘武’字。据说,击胡开疆,修长城,也是发生在他这个时期。)

对于,这两个观点,很多人是赞成的。

我也认可这两个观点。

但,我觉得还应该加一个:赵国将士不服安平君。

安平君虽有复齐的名声,但,他初来赵国乍到,又没军功,却被赵王拜将。很多赵国的将领,心中不服。

甚至有人会说:他是齐人,我们为何听他的。

毕竟,这些人在赵惠文王时期,征战诸侯,也是有军功。

安平君虽是赵国的主将,但也很难调动、指挥赵国的将士。

就好像廉颇,被赵孝成王儿子赶走之后,去了诸侯。

诸侯也重用他,但,他说了一句话:我思用赵人。

也就是说,自己的地盘,用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发挥自己的才智,取得更大的功效。

尽管如此,安平君还是取得了作战的胜利,逼迫燕武成王与赵国议和。

赵国虽没有打垮燕国,却也震慑住了燕国。此战之后,十年间,燕、赵两国都没有发生大战。及至,长平、邯郸之战后,燕国才打上了赵国的主意。

可惜的是,燕国又一次被孱弱的赵国吊打。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安平君替赵伐燕,取得大胜,立下功勋。那么,赵太后、赵孝成王也要封赏。

赵太后、赵孝成王还真大方啊!不仅封这个外来之臣为君,还拜他为相。

安平君也因为大功,被赵国封为都长君,兼任赵国的国相。

在战国时期,有的人,被封君,有的人被封相,有的人既被封君,也被封相。但,有个现象很少见:那就是被两个诸侯国都封君封相。

也就是说安平君田单是战国史上,唯一一个被两个诸侯国封君封相的人。

这两个诸侯国是赵国和齐国。

齐国:复兴齐国,战功显赫,被齐襄王封为安平君兼任齐相。

赵国:伐燕大胜,被赵孝成王封为都长君兼任赵相。

无论是安平君,还是都长君。田单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活着,就要努力,不可悲观。只要你是人才,去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那么,赵惠文王原本就留下了雄厚的家底,有一大批能成武将。如今,又有安平君田单助阵。赵国,又将走向何方?